17省份平均工資出爐:浙江月薪1萬傲視全國 漲得還最快

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時代周報 人氣: 時間:2022-06-08
摘要:2021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約為10.68萬元,首次突破10萬元,比上年增長9.7%,增速比2020年提高2.1個百分點。

  平均工資出爐,有人歡喜有人愁。

  近期,在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數據后,各省份的數據也在陸續揭曉。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約為10.68萬元,首次突破10萬元,比上年增長9.7%,增速比2020年提高2.1個百分點。

  具體到各省份,截至發稿,已有17個省份發布了2021年平均工資數據。其中,浙江、廣東、青海和重慶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超過10萬元大關。

  而浙江更是喜提“雙冠”。除了平均工資暫列第一外,浙江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還是目前增長最快,以高達12.60%的增速暫居第一,跑贏全國大盤,平均工資達至12.23萬元。

  從行業來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是大部分省份年均工資最高的行業。而山西、內蒙古等省份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采礦業的平均工資更勝一籌。

  浙江年薪增長最快

  工資作為衡量收入的重要指標之一,每一次的起伏波動都牽動著打工人的神經。

  2021年,在已公布平均工資的17個省份中,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最高的4個省份,分別是浙江、廣東、青海和重慶,均超過10萬元。其中,浙江、廣東和青海的年平均工資均高于全國水平(10.68萬元)。

  具體來看,浙江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2.23萬元,比上年增加1.37萬元,增速高達12.6%,成為薪資增長最快的省份。相當于,浙江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月薪超過1萬。

  廣東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也居于前列,達至11.81萬元,與2020年的10.80萬元相比,增加了10088元,同比增長9.3%,增速與2020年持平。

  西北內陸省份青海的成績也十分亮眼,2021年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109346元,比上年增加7945元,同比增長7.8%,增速較2020年回落3.7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首次邁上10萬元臺階,達至10.16萬元。與2020年的9.38萬元相比,增加了7854元,同比增長8.4%。

  浙粵青渝之后,云南、福建、四川、陜西和內蒙古4個省份緊隨其后,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位都處于9萬元量級,分別達至98730元、98071元、96741元、90996元和90426元。

  從同比增速來看,在17個省份的城鎮非私營單位中,浙江、福建和山西三個省份的年均工資增長速度暫列前三,增速分別為12.6%、11.3%和10.3%,均超過全國平均線。

  其中,浙江以高達12.6%的增速脫穎而出。

  浙江省作為互聯網技術及國內信息化建設水平的代表性省份,在2021年城鎮非私營單位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薪資優勢較為明顯,是該省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高于第二名68096元。

  根據浙江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浙江省城鎮非私營單位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業人員年均工資達至24.76萬元,經折算,相當于月均工資收入2.06萬元。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高薪資,與浙江省產業結構密切相關。2021年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浙江省三次產業結構比約為2:41:57。由此可見,第三產業是浙江經濟發展的最大主力。

  與此同時,隨著各地醫聯體建設的加速推進,社會保障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公共衛生服務和社會工作的內容的增加,相關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在浙江省公布的平均工資數據中,衛生和社會工作成為了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第二高的行業,年均工資達到了17.95萬元。

  除這兩個工資最高的行業外,在浙江省城鎮非私營單位中,金融業的年均工資也毫不遜色。數據顯示,金融業年均薪資較上年增長近3萬元,達至17.57萬元。若分領域來看,金融業是年均工資增長最多的行業。

  而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行業的年均工資則出現下跌,較上年下降4133元,達至8.18萬元。

  哪些行業更有“錢途”?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在浙江,涵蓋互聯網、軟件開發等服務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近年來是全國年均工資最高的行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年均工資超過20萬元大關,達到20.15萬元。

  但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并非是所有省份最吸金的“霸主”,一些省份的年平均工資呈現出因地制宜的特點,與其產業結構密切相關。

  例如,山西和內蒙古作為兩個位于華北地區的省份,自然資源稟賦良好,各自特色鮮明,其經濟結構和發展規模,也反映在了工資水平上。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是山西省是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而在內蒙古,采礦業獨占鰲頭。

  在山西省城鎮非私營單位中,年平均工資最高的3個行業分別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0.12萬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10.11萬元),采礦業(9.99萬元)。

  而內蒙古,采礦業年均工資最高,達到14.23萬元。緊跟其后的是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和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年均薪資分別達至12.07萬元和11.33萬元。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采礦業為何能成為山西和內蒙古最能賺錢的行業?這也與當地的經濟結構、社會發展密切相關。

  2021年,山西省經濟總量邁上“兩萬億”新臺階,地區生產總值為22590.16億元,其中交通固定資產投資也創歷史新高,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8.99%,為山西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與此同時,根據山西省交通運輸廳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山西交通運輸經濟持續高位運行,全年完成公路貨運量11.5億噸、公路貨物周轉量3226億噸公里,分別同比增長16.8%、15.8%。

  不僅如此,山西的社會物流總額達4萬億元以上,物流業景氣指數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實現交通運輸服務業增加值1209.4億元,同比增長9.7%。

  山西交通運輸經濟強勢增長、物流業的景氣,為全省經濟的穩步發展帶來積極性影響,從而帶動了該行業的快速增長。

  而對內蒙古來說,城鎮非私營單位中的采礦業平均工資最高,也離不開內蒙古的煤炭產能和工業產值。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內蒙古能源經濟實現了煤炭產能、電力裝機、發電量、外送煤炭等“六個全國第一”。其中,煤炭產能達到11.92億噸,占全國四分之一。

  該省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0%,分行業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14.2%,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1.4%,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5.4%。

  這形成了內蒙古以冶金建材工業和高新技術業為優勢的產業格局,進而也助力了相關行業的薪資水平處于高位。

版權聲明:

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網除原創、整理之外所轉載的內容,其相關闡述及結論并不代表本網觀點、立場,政策法規來源以官方發布為準,政策法規引用及實務操作執行所產生的法律風險與本網無關!所有轉載內容均注明來源和作者,如對轉載、署名等有異議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本網(sfd2008@qq.com)聯系,我們將在核實后及時進行相應處理。

排行

稅屋網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聯系我們 | 網站糾錯

主辦單位:杭州合唄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運行維護:《稅屋》知識團隊    電子營業執照

地址:杭州市濱江區浦沿街道南環路3738號722室

浙公網安備33010802012426號 浙ICP備2022015916號

  • 服務號

  • 綜合訂閱號

  • 建安地產號

毛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