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抵稅額退稅,會計處理怎樣做才妥當

來源:稅屋綜合 作者:稅屋綜合 人氣: 時間:2022-04-18
摘要:“進項稅額轉出”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等發生非正常損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

留抵退稅賬務處理探討

一、收到留抵退稅賬務處理

申報表填寫:納稅人應在收到稅務機關準予留抵退稅的《稅務事項通知書》當期,以稅務機關核準的允許退還的增量留抵稅額沖減期末留抵稅額,并在辦理增值稅納稅申報時,相應填寫《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二)(本期進項稅額明細)》第22欄“上期留抵稅額退稅”。

兩個時點:一是收到準予退稅文書當期;二是辦理申報時,即次月申報期申報時。

兩項處理:一是沖減期末留抵稅額,即賬務處理;二是填寫附列資料(二)22欄。

目前常見的賬務處理方式,

其一: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1、不屬于“進項稅額轉出”專欄核算內容。

財會[2016]22號規定,“進項稅額轉出”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等發生非正常損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

2、加計抵減的計算基數是可抵扣進項稅額,留抵退稅不影響加計抵減計算基數。

計入“進項稅額轉出”專欄,容易造成加計抵減的計算或比對錯誤。

3、容易混淆了不得抵扣、兼營簡易或免稅項目的進項轉出。

其二: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不屬于“進項稅額”專欄核算內容。

財會[2016]22號規定,“進項稅額”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而支付或負擔的、準予從當期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額。

2、一般來說,“進項稅額”專欄不應有貸方發生額。

3、以上兩種方式,都沒有體現在第一個時點(即:收到準予退稅文書當期)沖減期末留抵稅額的處理。

其三:

計算應退留抵稅額時

借:應收留抵稅額退稅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

收到實際退稅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留抵稅額退稅款

1、體現了第一個時點沖減期末留抵稅額的處理。

2、新增科目未見相關文件明確。

建議:在“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下增設“留抵退稅”專欄。

二、繳回留抵退稅賬務處理

納稅人可以在2022年10月31日前一次性將已取得的留抵退稅款全部繳回后,按規定申請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

申報表填寫:納稅人在繳回已退還的全部留抵退稅款后,辦理增值稅納稅申報時,將繳回的全部退稅款在《增值稅及附加稅費申報表附列資料(二)》(本期進項稅額明細)第22欄“上期留抵稅額退稅”填寫負數,并可繼續按規定抵扣進項稅額。

賬務處理:建議在“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下增設“繳回留抵退稅”專欄。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繳回留抵退稅)

貸:銀行存款

或按: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來源:稅白天下     作者:羅老師
 


留抵退稅如何會計處理

【政策規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退還集成電路企業采購設備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的通知》(財稅[2011]107號)第三條第(二)項規定,企業收到退稅款項的當月,應將退稅額從增值稅進項稅額中轉出。未轉出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有關規定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財會[2016]22號)規定,“進項稅額”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而支付或負擔的、準予從當期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額;

“進項稅額轉出”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等發生非正常損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

【申報表】《增值稅及附加稅費申報表附列資料(二)》中“本期進項稅額轉出額”項目含“ 上期留抵稅額退稅”

【實務建議】“進項稅額”專欄沖紅還是通過“進項稅額轉出”專欄,結果一樣,但是實務考慮,從表和賬一致的角度:建議通過“進項稅額轉出”專欄核算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當然也可單獨設置專欄,即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

來源:小陳稅務   2022.05.10
 



2019年5月的解析——

留抵稅額退稅,會計處理怎樣做才妥當

  《扒開稅霧》按:今年3月20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和海關總署發布的《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規定,自4月1日起,試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國家稅務總局隨后發布的《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辦理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20號),明確了辦理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若干具體事項。但是,未明確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的會計處理方法,引發不少網友提問和猜測。曾記否,相似的一幕在去年也發生過(去年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關于2018年退還部分行業增值稅留抵稅額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70號),也是如此)?,F將筆者去年撰寫的《留抵稅額退稅,會計處理怎樣做才妥當》一文加以修改后予以推送,希冀拋磚引玉。

  一、什么是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

  增值稅納稅人當期銷項稅額小于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時,其不足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結轉下期繼續抵扣的進項稅額就是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

  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簡稱留抵退稅,指的是退還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試行期末留抵退稅制度是4月1日起實施的深化增值稅改革重要內容之一。這次留抵退稅,是全面試行留抵退稅制度,不是臨時性舉措,也不再區分行業,只要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符合規定的條件,都可以申請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

  二、收到留抵退稅款,將其從進項稅額中轉出的的會計處理方法有先例可循

  筆者查閱了有關文件規定,發現這些文件對留抵退稅會計處理方法是一致的。即企業(即納稅人)收到退稅款項的當月,應將退稅額從增值稅進項稅額中轉出。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退還集成電路企業采購設備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的通知》(財稅[2011]107號)第三條第(二)項規定,企業收到退稅款項的當月,應將退稅額從增值稅進項稅額中轉出。未轉出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有關規定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利用石腦油和燃料油生產乙烯芳烴類產品有關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17號)第四條規定,企業收到退稅款項的當月,應將退稅額從增值稅進項稅額中轉出,未按規定轉出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有關規定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大型客機和新支線飛機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141號)第四條規定,納稅人收到退稅款項的當月,應將退稅額從增值稅進項稅額中轉出。未按規定轉出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有關規定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與此相配套,相應的《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二)》也將“上期留抵稅額退稅”額作為本期進項稅額轉出額的組成部分。但是將上期留抵稅額退稅額作為本期進項稅額轉出額的組成部分,似乎有點拉郎配的感覺。

  當然,如果援例處理試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而退還留抵稅額的會計問題,其最終結果是不會錯的。

  三、先例做法值得商榷,《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缺位

  以往的留抵退稅作為臨時性舉措,其會計處理作出上述規定無可厚非。但是,根據財政部制定的《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財會[2016]22號)的有關精神,企業收到留抵稅額退稅款,將其從進項稅額中轉出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更何況從今年4月1日起留抵退稅作為制度性安排,相關會計處理就不宜將就著辦。

  根據《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應當在“應交稅費”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預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額”、“待認證進項稅額”、“待轉銷項稅額”、“增值稅留抵稅額”、“簡易計稅”、“轉讓金融商品應交增值稅”、“代扣代交增值稅”等明細科目。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還應在“應交增值稅”明細賬內設置“進項稅額”、“銷項稅額抵減”、“已交稅金”、“轉出未交增值稅”、“減免稅款”、“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轉出多交增值稅”等專欄。其中:

  “出口退稅”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出口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按規定退回的增值稅額;

  “進項稅額轉出”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等發生非正常損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

  由此觀之,留抵退稅既不在“出口退稅”專欄記錄,也不在“進項稅額轉出”專欄記錄。留抵退稅與出口退稅的性質相似,留抵退稅與進項稅額轉出的性質則是根本不同。將留抵退稅并入出口退稅不妥,作進項稅額轉出更為不妥。

  四、建議

  有鑒于此,筆者建議財政部,借鑒增值稅出口退稅有關會計處理規定,出臺增值稅留抵退稅會計處理辦法。增設“應收留抵退稅款”科目,記錄一般納稅人按規定應收的留抵退稅款;在“應交增值稅”明細賬內增設“留抵退稅”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按規定收到稅務機關退回的增值稅留抵稅額。通過增設“應收留抵退稅款”科目和“留抵退稅”專欄,全面反映留抵退稅從計算申報退稅到實際退到稅款的整個過程。

  會計分錄如下: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按規定計算的應收留抵退稅額,借記“應收留抵退稅款”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留抵退稅)”科目,收到留抵稅額退稅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留抵退稅款”科目。若主管稅務機關不予核準,則用紅字借記“應收留抵退稅款”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留抵退稅)”科目,予以全額沖減;若主管稅務機關核準的留抵退稅額小于申請的留抵退稅額,差額部分也用紅字沖減,會計分錄與不予核準的類同。

  與此相適應,《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二)》有關欄目內容也需作相應的調整。在增值稅稅納稅申報表有關欄目內容作調整前,需注意本期進項稅額轉出額的取數口徑。

  對筆者的上述建議,業內也有不同的觀點,認為,“應收留抵退稅款”科目,就不要設了。直接在收到退稅款時,借:銀行存款,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留抵退稅)。

  ——編者注  

來源:扒開稅霧    作者:胡曉明

版權聲明:

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網除原創、整理之外所轉載的內容,其相關闡述及結論并不代表本網觀點、立場,政策法規來源以官方發布為準,政策法規引用及實務操作執行所產生的法律風險與本網無關!所有轉載內容均注明來源和作者,如對轉載、署名等有異議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本網(sfd2008@qq.com)聯系,我們將在核實后及時進行相應處理。

排行

稅屋網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聯系我們 | 網站糾錯

主辦單位:杭州合唄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運行維護:《稅屋》知識團隊    電子營業執照

地址:杭州市濱江區浦沿街道南環路3738號722室

浙公網安備33010802012426號 浙ICP備2022015916號

  • 服務號

  • 綜合訂閱號

  • 建安地產號

毛片大全